提供帳戶賺外快?被依「幫助洗錢罪」判6個月並罰28萬元!

提供帳戶賺外快?被依「幫助洗錢罪」判6個月並罰28萬元!

最近,高雄地方法院針對一樁涉及洗錢防制法的案件作出了判決 ( 高雄地方法院 113 年度金簡字第 1237 號刑事判決 )。被告李某因協助詐騙集團隱匿不法所得,被依「幫助洗錢罪」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,並併科罰金新臺幣28萬元。這起案件牽涉層面廣泛,讓我們從頭說起,了解整個案件的來龍去脈。

事情的開始,是被害人簡女的一通報警電話。她接到一通自稱來自檢警單位的電話,電話中的男子語氣嚴肅,聲稱她的名下有一個門號涉及重大毒品交易與洗錢案。對方表示,由於案件的敏感性,需要對她的帳戶進行「臨時監管」,以防止資金外流或再次被犯罪組織利用。

起初,簡女感到疑惑,但對方在電話中提供了她的個人身份資訊,甚至包括她最近的交易記錄,這讓她逐漸放下戒心。對方告訴她,為了配合調查,她需要將所有資金匯入「指定的安全帳戶」。簡女感到害怕,擔心如果不配合會遭到法律制裁,於是按照指示,分多筆將總計496萬餘元匯入了一個名為「安全帳戶」的帳號。

幾天後,簡女發現自己的錢不僅沒有被「保管」,反而無法再取回。此時她才驚覺自己可能成為詐騙的受害者,隨即向高雄市警察局報警。

根據警方調查,這個所謂的「安全帳戶」其實是李某名下的台新銀行帳戶。李某與一名使用通訊軟體Telegram的網路綽號「豪」的詐騙集團成員聯繫,雙方達成協議,李某同意提供自己的銀行帳戶,作為詐騙資金的流轉平台,並以匯款金額的0.3%至0.5%收取佣金。

警方進一步追查發現,李某不僅提供了自己的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,還將提款卡寄送至詐騙集團指定的地點,以方便對方操作。短短幾天內,簡女匯入的496萬餘元大部分被迅速轉移至其他帳戶,最終消失無蹤。

面對法庭,李某辯稱自己並不清楚該帳戶會被用於詐騙或洗錢活動,聲稱當時只是為了賺取佣金,並未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涉及犯罪。然而,法院經調查後發現,李某作為一名成年人,且有一定的社會經驗,應能預見這樣的行為存在高風險。

法官認為,李某將帳戶提供給陌生人使用,且未對其身份進行任何核實,這種行為已構成幫助詐騙與洗錢的事實。根據現行的洗錢防制法第19條規定,洗錢罪可處以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,並科罰金五千萬元以下。

針對這起案件,法律專家表示,當前社會上類似利用金融帳戶進行詐騙或洗錢的案件頻發,反映出許多人對相關法律的認知不足。一位熟悉刑事案件的律師指出:「李某的行為雖非直接參與詐騙,但提供帳戶本身就可能構成犯罪,尤其是當涉及金額龐大時,司法機關對此類行為的處罰只會越來越嚴格。」

律師也提醒民眾,如果對涉及金錢的行為有任何疑慮,應該及時尋求法律諮詢,避免陷入法律困境。

本案中,檢察官提供了多項證據,包括被告李某的供詞、被害人簡女的指證以及相關銀行帳戶的交易明細。這些證據顯示,李某與詐騙集團的聯繫十分明確,且他在提供帳戶時已知悉相關行為可能涉及不法。

從時間軸來看,李某於113年1月與詐騙集團聯繫,並在短短一個月內完成了帳戶提供和款項轉移的全部過程。法院認定,他的行為對整起詐騙案的成功至關重要,尤其是在隱匿不法所得方面。

詐騙集團往往利用技術手段,讓受害者深信不疑。他們以虛構的官方身份取得信任,再利用受害者的恐懼心理,引導其轉移資金。本案中的簡女就是在壓力下,選擇相信了這些「官方指示」,導致重大財務損失。

法律專家指出,這類案件不僅傷害個人財產,也對金融體系的安全性構成挑戰。如果金融帳戶頻繁被濫用,銀行將面臨更高的風險成本,最終可能影響全體用戶的權益。

為了避免成為詐騙的受害者,專家建議民眾提高警覺,尤其是在涉及財務操作時,應格外小心。例如:

  • 不要隨意提供個人金融資料,包括帳戶號碼和密碼。
  • 接到可疑電話時,應保持冷靜,並嘗試向官方機構核實訊息。
  • 如果遇到不熟悉的財務要求,可以先諮詢專業律師或相關法律機構,避免掉入陷阱。

律師建議,與其事後尋求補救,不如在事發前就多加了解相關法律。透過定期參與法律講座或閱讀相關資訊,可以有效提升防詐能力。

針對此類案件,許多律師建議民眾在遇到疑似詐騙情況時,立即尋求法律諮詢。一名專攻刑事法律的律師強調:「即使只是單純的好奇或僥倖心理,都可能讓你成為犯罪行為的幫兇。透過專業律師的建議,能有效避免觸法風險。」

李某的案件提供了深刻的教訓,他的行為雖未直接參與詐騙,但因疏忽與僥倖心理,最終付出了沉重的代價。對於社會大眾而言,及早瞭解法律風險,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最佳方式。

隨著科技的進步,詐騙手法也在不斷進化。從傳統的電話詐騙到現在複雜的多層次洗錢操作,詐騙集團的活動日益猖獗。許多詐騙案件中,受害者往往缺乏足夠的法律知識與警覺性,使得詐騙犯罪得以輕易得逞。

政府與相關機構已採取多種措施,試圖遏止詐騙行為。例如,強化金融機構對可疑交易的監控能力,推動銀行與執法機關的合作。此外,也加強了公眾教育,例如發布防詐宣導短片、舉辦社區講座等。

律師建議民眾,除了信任官方資訊來源外,也可以下載政府開發的防詐APP,實時獲取最新的防詐資訊。更重要的是,養成與家人或朋友分享可疑事件的習慣,集思廣益,共同防範可能的詐騙風險。

如果你曾經出借過自己的銀行帳戶,或懷疑自己可能捲入詐騙集團,立即諮詢專業律師,了解你的法律責任與權利。無論是刑事責任還是民事賠償問題,專業的法律建議可以幫助你應對潛在的風險,避免更嚴重的法律後果。

立即諮詢,專業律師為您把關!

現在就聯絡我們,獲得專業的法律諮詢,保護你的權益!


常見問題解答

什麼是幫助犯?

幫助犯就像是在犯罪中「幫忙」的角色。他們沒有直接犯下罪行,但他們的行為對犯罪有幫助,比如提供工具、情報或掩護。
簡單來說,幫助犯是那些幫助罪犯完成犯罪的人,例如:有人想偷東西,你明知道還幫他開門,這樣你就是幫助犯。

5分鐘讀懂,什麼是幫助犯?


詐欺最新文章


分享這篇文章,讓更多人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!